发布时间:2025-10-17 11:30:15    次浏览
公路两旁种起防沙治沙林。□本报记者/杰拉此行柴达木,正是3月底,暖春,一路却几无绿意,茫茫戈壁,荒山无尽。从乌兰县出发,沿着315国道一路向西,穿过德令哈市,再向西行驶60公里,便到了怀头他拉镇,这一段近200公里的路程,315国道、青藏铁路几乎并驾齐驱,这也是这几年柴达木人植树造林的主战场,在公路、铁路两旁及夹缝已经形成了一道道青杨、新疆杨和柽柳构筑的绿色通道。同行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林业局工程师吕嘉告诉记者,青藏铁路、315国道德令哈段地处流动沙地前沿,人为活动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为此,我们以防风固沙、绿化、美化交通沿线为核心,在沿线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其中从尕海火车站至乌兰干沟段长达40公里的路段全部是滴灌造林,在青藏铁路厚日-连湖段119公里的铁路两侧人工植树造林4310亩,设置网围栏230公里;在315国道长达40公里的德令哈段打井14眼,营造防护林4000亩,并且雇用85名农牧民常年管护,而在其向南向北延伸的数百公里的荒漠草原则实施了公益林封育工程。这条公路、铁路两旁平均宽20米的绿色通道是近几年海西州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植树造林的区域,总投资5000万元。